天津: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在津沽大地见行见效
天津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取得积极进展。
游园指南>景区活动

2023年,在生态环境部固体司、“无废城市”工作专班、固管中心的指导下,天津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取得积极进展。

天津市地处太平洋西岸,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土地总面积11966.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3.67公里。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深入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向好。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提出“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强调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打造美丽天津。2023年是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十周年,也是天津市委、市政府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的首战之年。这一年,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及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无废城市”建设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全市坚持上下联动“一盘棋”,从生产生活全过程入手,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推进城市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以实际行动助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落地见效。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组织保障


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开启“无废”新篇章。在“无废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中,天津市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全市一盘棋,全面协调推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在印发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天津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分工表》,梳理明确了121项重点任务,并逐一分解落实到各委局和各区,进一步细化各项任务、压实各级责任,从严从紧、落细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制定《天津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年初、年中、年末分别组织召开“无废城市”建设推动会、培训会、现场参观会,部署重点工作,参观建设成果,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坚持立足实际和借鉴全球经验相结合,迈向“无废”新高度。积极开拓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加强与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2023年天津市成功获批国内唯一GEF项目试点申请,将获赠资金500万美元,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探索符合天津实际的“无废城市”路径,强化示范引领,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无废城市”的大作为。




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培育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巩固提升绿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3个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4个新兴产业,着力打造“1+3+4”现代化产业体系。集成电路、车联网、高端装备、新能源等12条重点产业链持续壮大,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79.8%。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市入选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达到203家。全面推动智能制造,天津荣程钢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海洋石油工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天津金隅振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日立电梯(天津)有限公司等6家场景单位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推动源头减量化,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积极推广先进综合利用技术,严格按照《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3年版)》,引导企业开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及高附加值产品应用,提高钢渣、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组织企业申报2023年国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条件企业,天津高利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成功入选。落实国家产能产量双控政策,连续两年完成国家下达天津市的粗钢产量压减任务,市域内炼铁产能保持在1100万吨左右、炼钢产能保持在1500万吨左右,全市粗钢产量从2020年的2171.8万吨下降到2022年的1738.3万吨。




加大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防范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坚持危险废物监管不松懈,探索京津冀危险废物跨省“点对点”。强化监管防范风险,组织召开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现场会,大力度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工作,全力保障危险废物环境安全。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链向京冀延伸,在天津环渤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电子级废硫酸“点对点”成功资源化循环利用基础上,推动该企业和长鑫集电(北京)储存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危险废物跨省“点对点”定向利用试点工作,实现了企业成本下降10%的同时大幅提升了企业产品在京津冀区域的影响力、竞争力,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添绿增色,为京津冀区域发展提供绿色新动能。

守牢危险废物环境安全底线,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深化源头严管,开展危险废物环境安全系列专项行动,全年共检查企业2700余家次,发现问题5000余个,所有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形成发现问题、移交线索、督促整改、挂账销号的有效闭环。坚持过程严防,实施集体审议制度,强化环评审批与经营许可衔接,严防形成危险废物利用洼地,2023年,依法核发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总计23家次。优化监管模式,创新采用“区域互评”模式,由市级危险废物评估专家带领各区骨干成立联合评估小组,共同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工作,强化基层监管能力。

加强医疗废物收运处置监管,规范处理各类医疗废物。按照“乙类乙管”要求,及时调整天津市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模式,确保平稳过渡。推进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天津市危险废物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运行医疗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利用医疗废物运输轨迹监控系统,规范医疗废物运输过程,推动实现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完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评估结果达标。坚持每日调度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情况。2023年,全市累计无害化处置医疗废物2.06万吨。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坚持全链条发力,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站提升改造,规范设置分类桶箱73万余个,改造提升投放收集点位15479处,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实现全覆盖。持续推进示范街镇创建,全市示范街镇创建比例达到65%。截至2023年底,全市13座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4047辆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稳定运行,原生生活垃圾保持“零填埋”,其他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745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2000吨/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全市严禁焚烧园林枯枝落叶,及时收集清运园林垃圾,采取堆肥、制作园林有机覆盖物、加工成生物质燃料等方式,提升园林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加大综合施策,推动再生资源产业规范发展。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天津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引导和鼓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集约化发展。对全市固定网点、社会化回收机构、两网融合、分拣中心等建设情况实现动态登记与统计,加强行业规范和信息管理。深入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通过行政手段与市场驱动双向发力,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规范了“摇铃铛”的废品回收经营行为。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建成1669个与生活垃圾分类相衔接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实现街道全覆盖,注册备案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主体3000余家,建立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1个,拥有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7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3家,全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初显规模。

强化源头减量,加快培育可循环快递包装新模式。严格督促寄递企业健全完善绿色采购和快递包装产品合格供应商制度,全市寄递企业新增采购经过绿色产品认证的快递包装2477.41万个。持续推动寄递企业与电商平台、包装生产企业等强化上下游协同,推进产品包装、销售包装和快递包装一体化,推广原装直发,持续减少二次包装,不断强化专项执法检查,依法立案查处企业过度包装等违法行为3起,处罚金额6000元,全市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9.49%。支持鼓励寄递企业推广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箱,指导寄递企业加强快递包装回收体系建设,全年全市实现使用可循环包装的邮件快件达到1310万件,回收复用瓦楞纸箱1006万个。




坚持全程管理,促进建筑垃圾多维综合利用


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启动《天津市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规程》等相关标准修订工作,持续做好绿色建筑标识,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03-01-12地块(17#)、中海油天津研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4号楼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标识,全年全市通过施工图审查的新建民用建筑项目全部执行《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建筑面积达1148万平方米。持续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以国家级“1园区7基地”为引领的产业体系完整、行业覆盖全面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格局,积极带动天津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提升建筑垃圾处理能力。建成津南区大件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00吨。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2023年宝坻区、静海区分别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4万吨、35万吨。推动建筑垃圾区域联动、联合防治机制,与北京市、河北省联合开展打击建筑垃圾偷运乱倒行为“零点行动”,对三地41处临界卡口开展为期百日的常态化联合巡查执法,有力震慑了建筑垃圾偷运乱倒行为,行动期间未发现违法行为。




立足生态循环,提升农业固体废物利用水平


强化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加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指导各涉农区合理设置农药包装回收网站,通过加强执法检查、开展集中培训、与生产经营主体签订回收协议等方法,压实农药经营、使用者的主体责任,提高农药包装回收效率。加强农膜回收利用,开展覆膜情况摸底调查,实施月调度工作制度,因地制宜建设农膜回收网点。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印发《天津市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召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推动会,广泛宣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相关知识。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畜禽粪污防治和资源化利用“回头看”专项检查、“百日整治”行动,围绕畜禽粪污治理设施运行、畜禽粪污溢流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检查,完成2152家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的治理工作。2023年,全市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

加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推动武清区、西青区、滨海新区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模式,西青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情况被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评估为“较好”等次,武清区梳理总结的“构建绿色种养循环体系协同推进农业稳产高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滨海新区梳理总结的“打造生态循环养殖样板引领渔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模式,被农业农村部作为2023年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完成2022年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和农户农业资源台账建设。

加大稻渔综合种养及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成立10个技术服务组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服务,选定5片千亩连片稻田建设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推广稻蟹养殖技术,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54.3万亩。制定《2023年度渔业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持续加强养殖尾水监测,落实养殖设施所有者和生产者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养殖尾水排放属地监管职责。加大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力度,完成宝坻区3400亩池塘标准化改造与养殖尾水治理项目,启动宁河区3650亩的池塘标准化改造与尾水治理试点项目建设。




厚植“无废”理念,营造全民共治共享氛围


坚持从“细胞”到“城市”,打造“无废城市”建设样板。印发20种场景“无废细胞”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线上、线下培训方式,对不同场景“无废细胞”指标体系、创建要求及档案整理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解读。成立各类场景“无废细胞”志愿服务工作组,加大实地调研和技术帮扶力度,加强各区在“无废细胞”建设过程中的现场帮扶和指导,协助各区开展“无废细胞”创建工作,2023年全市共创建完成743个“无废细胞”。

强化科技引领,加大科普示范效应。滨海高新区建设“无废城市”科普体验馆,融入绿色环保、科学分类、循环利用理念,打造主题橱窗区、无废理念区等展示区,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以及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潜移默化地向参观者宣传“无废”理念。中新天津生态城打造“无废城市”宣传教育基地,涵盖生活垃圾管理体验馆、环卫科技体验馆、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等多种场景。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民“无废”浓厚氛围。创建“无废天津”微信公众号,高质量宣传国家及天津“无废城市”建设政策方针、工作成效等内容。以马拉松比赛为契机,将“无废”理念充分融入赛事全过程,使“无废天马”既是一场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也成了一次向“无废天津”美好生活的奔赴。此外,还依托“六五环境日”“国际零废物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以“无废”展板、“无废”文创品等多种形式,宣传“无废文化”,取得良好效果。


1515钢铁艺术文创梦工厂
名称:MATRIX OF IRON 作者:成东勋(韩国) 材料:废弃钢水包 尺寸:322.2m 简介:铁是一种古老的材料,是时间的母体。我们已经使用了它许多世纪,并连 接了不同民族的许多历史。艺术
Learn More
红色党建之旅
以建党百年为主题,依托华灯璀璨工业文化园,打造红色之旅,展示了建党百年来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天津战役、两航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让游客重温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Learn More